首页

国产女王黄金圣水

时间:2025-05-25 22:41:43 作者:把课堂搬到餐桌 大学版“饭综”以食载道火出圈 浏览量:73865

  中新网南京5月25日电 题:把课堂搬到餐桌 大学版“饭综”以食载道火出圈

  中新网记者 徐珊珊

  炖鱼肉狮子头、文思豆腐……在飘香的淮扬菜中,一堂别开生面的文化课悄然展开。近日,南京大学推出的微型综艺真人秀《教授请吃饭》第二季上线,文学院教授徐兴无带着学生回到家乡扬州,在餐桌上品美食、话典籍、溯文脉。这场“流动课堂”再次引发热议,不少网友称赞:“看饿了肚子,读饱了历史。”

  “下饭综艺”如何炖出文化浓汤?《教授请吃饭》以“饮食+文化”为内核,延续了南大教授请学生吃饭的传统。2024年10月首季节目上线后,师生围炉共话南京美食与历史的场景迅速出圈,节目中的餐厅和菜品更成为网友打卡热点。第二季短片将镜头转向扬州,以南大馆藏古籍《扬州画舫录》为引,揭开大运河文化的厚重底蕴。

师生在餐桌上品美食、话典籍、溯文脉。南京大学图书馆供图

  “今天的每一道菜里,都流淌着运河的水。”餐桌上,徐兴无将大运河文化娓娓道来。他解释,运河不仅输送盐粮,更孕育了沿线的物产与生活方式:平底运盐船退役后化身画舫,催生了扬州的旅游文化;茶肆以“春”为名,富春、冶春等本地“老字号”品牌至今传承着《扬州画舫录》记载的风雅。

  谈及扬州园林和苏州园林,徐兴无介绍,苏州园林名字多带文人气,拙政园、退思园,暗含归隐自然之意,像陶渊明的“守拙归园田”。扬州园林多是盐商会所,讲究奇石名匠、富贵气象。“比如个园,取‘竹’字一半,若直呼‘竹园’便俗了。”

  这桌“文化大餐”从屏幕延续到现实。南大食堂同步推出综艺同款淮扬菜,学子争相打卡。在线下分享会上,徐兴无与首季主讲人苗怀明教授同台,共话“亲师取友”,揭秘节目背后的教育传承。“孔子或许是最早践行者。”追溯“教授请吃饭”渊源,徐兴无将目光投向两千多年前。《论语·乡党》中,“食不厌精”不仅是美食态度,更是礼乐教化。在他看来,大学教育重在人格培养,这就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“风雅”带进校园。

  《教授请吃饭》第二季由南大图书馆、党委学生工作部、本科生院和人文社会科学高级研究院联合出品。南大本科生院副院长、招生办主任陈琳表示,《教授请吃饭》只是一个缩影,它展现了南大独特的人文魅力和浓厚的学术氛围,相信每一位同学在这里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所在。“第二季我们通过古籍扫描、手绘动画技术,让古籍焕发新生,展现厚重底蕴,传递人文温度。接下来我们还会继续推出多样的文化活动,传播文化经典。”南大图书馆馆长黄贤金说。(完)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安徽合肥迎高温天气 儿童戏水享清凉

近年来,中国已在非洲实施了数百个清洁能源发电和电网项目,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。肯尼亚非洲政策研究所中国—非洲中心执行主任丹尼斯·穆内内以中企承建的东非最大光伏电站——加里萨50兆瓦光伏发电站为例说,这座于2019年正式投入运营的光伏电站,年均发电量超7600万千瓦时,可满足7万户家庭共计38万多人的用电需求。他表示:“非洲与中国在清洁能源领域的合作,不仅增加了当地电力供应、改善了能源安全,还为非洲及世界应对气候变化作出贡献。”

习近平:时代的风浪越大,我们越要勇立潮头

从天山南北到雪域高原,从塞外草原到南海小岛……指尖轻触,就能乐享线上生活,融入时代发展潮流。借助网络直播,四川万源的“金色”粮油、“绿色”茶叶、“青色”果蔬等走出大山,乡亲们的腰包鼓了,城市居民也更有口福。通过远程教育系统,云南独龙江的小学生与北京师生同上一堂课,山里娃的课堂更丰富,山乡教师的视野也更开阔。一根网线,联通城乡、整合资源、优化服务,为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提供了新的助力。

习近平总书记关爱残疾人的故事

致广大而尽精微。立与破、近与远、共性与个性,字面讲的是有所为、有所不为的方法论,背后传递的则是实事求是、真抓实干的政绩观。

人民日报连发4篇重磅评论,传递的改革信号非同寻常

据了解,“齐鲁风 两岸情”系列活动自2004年举办以来,累计邀请海峡两岸百余所学校、近万名师生参加,已成为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海峡两岸青少年品牌交流活动。(完)

李强出席第18届东亚峰会

经过一系列改造,喀什古城重获新生,迅速成为热门打卡地,传统文化也随之进入大众视野。在景区内,手工艺一条街、油画街、帽子巴扎、美食街等“网红”街巷熙熙攘攘。据文旅部门负责人介绍,喀什古城景区单日接待游客超过四万人次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